2月26日下午,江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通道”开启,来自基层一线和各个行业的8位人大代表与媒体记者“面对面”,围绕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有关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纷纷建言献策。跨境养老、“百千万工程”、科技自立自强、基层社会治理、涉外法治建设、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守护粮食安全、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股市杠杆资金,这些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成为代表们建言献策的重点。
江门市人大代表、广东志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丽:
“发展跨境养老产业有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愿。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大力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江门作为著名的侨乡、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与港澳地区及海外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是粤港澳大湾区民心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在和一些侨胞朋友的交谈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回乡养老的愿望。
2024年,深中通道与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开通,进一步打开了珠江西岸发展的新格局,江门也迎来了“泼天流量”。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逐渐形成,港澳和内地城市在跨境养老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对于港澳老年人来说,江门毗邻港澳,地大物博,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可以弥补港澳空间资源不足、生活成本偏高等劣势。侨资源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530多万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华人分布在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对江门来说,发展跨境养老产业有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为此,我准备向大会上提出《打造侨式医养,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希望江门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优势,积极借鉴港澳丰富的养老服务经验,引进先进养老模式,结合本地资源和文化,大力发展侨式养老,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为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打造温暖的港湾。 股市杠杆资金
江门市人大代表、大广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主任张淼鑫:
“提升城乡区域的吸引力,不断引进农业产业化人才”
自“百千万工程”推进实施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江门在农村产业、农村生态、乡村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提升,农村第一产业不断与二、三产业融合,从重视规模转变为重视质量,不断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经济以及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其次,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治理也在不断提升,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作为一名农业基层代表,我建议通过以下三点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首先,要通过提升城乡区域的吸引力,不断引进农业产业化人才。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江门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我们的恩平濑粉、新会陈皮、开平马冈鹅、台山大米等,都已经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地方特色,同时培育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实现产品的更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再者,我们也要做好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营商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人到江门进行投资,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新侨都!
江门市人大代表、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升: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
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制造业从业者,我深知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冶公司自2003年成立至今,始终以自立自强、自主研发为发展宗旨。每年投入研发费都不低于总销售额的5%,斥重资购买先进技术设备,并不断更新迭代。同时,积极引进985、211等高校的优秀人才,不断加强自主创新。2021年以来,公司产值累计增长128%,取得全国同行业总销售量排名第四和出口排名第三的好成绩。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上市的全国首款3缸大排量摩托车,从零到百公里加速仅需3.07秒,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
为推动江门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建议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全方位”加强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建议政府加大关于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围绕江门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等需求,明确引才导向,拓宽引才范围,畅通引才渠道,提高引才待遇,为江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二是“全方面”保障制造装备。目前很多传统型的制造设备已满足不了企业研发设计所需要的技术高度,建议政府为企业设备的引进、改良、更新给予更多补贴扶持政策,降低资金申报门槛,激励更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三是“全平台”打通推广宣传。建议政府加大对企业参展支持力度,提供企业参展补贴,不断拓宽企业海内外各种销售渠道,使企业走得出去甚至走得更远,打响“江门制造品牌”。
江门市人大代表,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晓莹:
“推动代表进站入网格,以特色品牌提升服务水平”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又是一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中,我既是群众的“代言人”,也是政策落实的“监督者”和基层治理的“参与者”。
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强调:“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年来,塘口镇宅群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代表进站入网格,充分发挥代表履职作用,以特色品牌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通过创设“道德银行”,推行积分制管理,激发驱动基层治理动力源;二是打造“宅群有礼”善治品牌,开设“有礼学堂”,建立以礼化人、以礼沐人、以礼促人的基层治理体系;三是创设“心愿邮局”,搭建平台听取群众心声,开展‘微服务’,为群众提供针对性的帮扶,补齐补足基层治理中的短板弱项。
村一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基层和最小单元,也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最能聆听群众真实声音。群众利益无小事,都是我们作为人大代表、基层干部工作的头等大事。接下来,我们将聚焦基层治理中难点、堵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生力军”作用,创新机制载体,主动搭建平台,以群众的“满满幸福”为依据,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化。
江门市人大代表、广东弘新君睿律师事务所主任何文慧: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当务之急”
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更好服务江门‘引进来’‘走出去’”。近年来,江门积极推进“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携手深圳国际仲裁院共建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先后建成中国(深圳)证券仲裁中心江门联络处、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金融工作部以及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三大争议解决平台,首创“华侨调解+国际仲裁+司法确认”模式。在江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侨商侨企法律服务点,进一步激活了涉侨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从储备、培养、引进等多点发力,建立起涉外法治人才库,取得了显著成效。
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点,制度的差异为众多的法律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一名法律服务工作者,我认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江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当务之急,更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所需。建议江门市政府把握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继续围绕建设一流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一流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等持续发力,为全球投资者来江门投资兴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为本地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切实把“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江门市人大代表、台山博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培适:
“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是一名国企负责人,当选人大代表后,双重身份让我在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我既要管理好国有企业,更要积极为群众发声,这两个角色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我的工作向前发展。
在我本职工作中,我深知国有资产的有效盘活对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而担任人大代表期间,通过深入调研,令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去年,我提出了《关于盘活闲置资产,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得到了江门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后,印发了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清产核资、建立“公物仓”、深挖资产价值等一系列工作,从而加强了政府对闲置、低效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如台山市原中医院,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依托历史街区开发高品质夜间经济,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打造出集文化、休闲、消费于一体的体验式新地标,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又激发了城市文化活力。将“闲”资产变成“活”资本,不仅增加经济收入,还赢得了群众的满意与企业的认可。像这样的盘活资产的成功案例正在不断涌现,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下一步,我将持续聚焦“百千万工程”,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建议,为助推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人大担当。
江门市人大代表、江门市气象台台长叶朗明:
“气象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近年来,江门的极端灾害天气越来越频繁,对为农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同时,引导农民从以前的“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我们为农气象工作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基础建设。通过推进“村村通自动站”,以及“广东第一田”气候站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气象监测的精密度,提高农业气象观测的针对性。二是提升科技支撑。在江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的支持下,我们联合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成立了全国首个季风强降水研究重点实验室,提升了极端强降水等灾害天气的预报能力,减少气象灾害给乡村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三是凝聚服务合力。我们联合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等9个部门,成立了广东省水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以服务江门“广东第一田”为示范,开展水稻生长的针对性预报和观测试验,为农业产业园、新型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保险公司等这类主体提供直通式服务,助力防灾减损、提质增效。
气象科技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进一步夯实江门市为农气象服务基础,挖掘服务场景,拓展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机制,并且充分运用为农气象服务建设成果,摆脱我们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为“湾区粮仓”站好岗、吹好哨。
江门市人大代表、鹤山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邹牡丹:
“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和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能力”
学龄前儿童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对于幼儿的心理、智力和情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目前,在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家长教育观念偏差、家长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家庭教育环境欠佳等。
怎样帮助和培训家长把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落到实处?作为江门市人大代表和教育领域工作者,今年我带来了《关于加强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建议》,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社区基层优势,强化家庭教育宣传引导,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和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能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家庭教育监督机制,以及制定一套家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家庭进行教育行为的监测与评估。
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我相信,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江门的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采写:南都记者曾育军 通讯员许涛
摄影:南都记者罗忠明
Powered by 股票在线配资平台_配资在线股票公司_在线股票配资排名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